草原和人們的生活
使用、維護草原的活動至今仍在繼續。優美的景觀、多樣的生態系統,以及固有的文化也將繼續傳承給未來。
- 4月中旬開始放牧,直至10月下旬。部分草原全年放牧
- 6月中旬~8月 割朝草(割草)
- 9月~10月 割乾草(割草)。差不多同一時期,進行輪地切、輪地燒
- 2月~3月 野火燒

點擊可放大
放牧

阿蘇草原上的放牧始於悠悠青草欣欣向榮的5月左右,終於芳草枯萎的12月左右。放牧的牛大多是母牛和小牛。其中紅褐色的叫做「紅牛」,是阿蘇具有代表性的牛。 最近,人們開始想辦法一年四季都在草原上放牧。所以即便是冬天,也可以在草原上看到牛兒吃草的身影。
欣賞舊時風景吧

耕牛
紅牛非常勤奮,所以古時候常被用作耕田和搬運貨物的農耕牛。

小草堆
將草原上收割的草堆積起來儲存的傳統方法。現在,為了傳承技術,也會製作小草堆。可在路邊看到。

草屋
在草原上露宿時搭建的草帳篷。以前的人為了割草會在草原上住好幾天。
割草


冬季的草原草木枯萎,所以為了獲取牛馬在此期間的飼料,人們會在9月~10月左右開始割草。收割營養豐富的青草,曬2~3天,製成乾草,再捆起來儲存。
割草後的草原上可以看到白色的草堆,那叫做「乾草捆」。小的有250kg,大的甚至有400kg。
採供花


阿蘇的一些地方有8月盂蘭盆會期間,採摘開在草原上的花,供奉在祖先墓前的習慣。但是現在,需要採取措施來保護稀有植物免受大量盜採。
輪地切、輪地燒


這是一項為了不讓火波及到附近的山林和建築物而建造防火帶的作業,也是野火燒之前最為重要的作業。「輪地切」是指將草原和森林等之間的草割去6~10m寬的作業。幾天後,將收割的草燒成帶狀的作業叫做「輪地燒」。
這項作業在陡坡上進行,十分困難。
野火燒

每年3月,阿蘇的各個地方就會開始「野火燒」,燒掉殘留在草原上的枯草,幫助新草發芽。
野火燒的火焰有時候能升到30m之高。伴隨著生命危險的野火燒是一項在長老和牧野公會長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的作業。它需要熟練的技術、成熟的團隊合作以及眾多人手。
野火燒後的草原

野火燒後,草原會變成一片烏黑。覆蓋在地表上的灰會化為大地的養分。叫做「黑BOKU土」的阿蘇草原的黑色土壤中,含有很多野火燒後形成的炭微粒。
地下莖發達的草原草在烏黑的灰下生根,不到一個月就會開始發芽。另外,野火燒會將大地表面的枯草瞬間燒光,所以留在地面或地下的花的種子也會和草一起發芽。